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儿童书店设计人物画像案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儿童书店设计人物画像案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我小学放学回家都要去新华书店看看,买一些打仗的连环画,对其他题材的连环画不感兴趣,有一天放学回家,照例上书店去,看到一排书架上有一桃园结义,深蓝的表面还有印章,画的还是那样的精致,那是一种震撼的感觉!从此以后,我每天放学都要跑书店,生怕遗漏一本,也开始了捡玻璃,骨头,牙膏皮,铜丝,布匹。偷家里的肥皂买给河边的外省人…。单从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家来说;赵三岛的布局结构,刘锡永的野外战场,陈光隘的细腻飘逸,李铁生,汪玉山,徐宏达,屠一枫,水天宏,陈履平,让我看的如痴如醉。只是不喜欢凌涛,严绍唐
徐海徐徐连环画六十集《三国演义》是少时文学的启蒙,尽管当时还在处在懵懂时期。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,六十集也只看到了不足一半。在的引领下,后来才对原著有了痴迷,以致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再就是又勾起了对《三国志》的兴情。一部连环画的作用,使人能认识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,让人明辨忠奸善恶,是非曲直,更让人振奋的是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场面,千军万马的驰骋,两军交锋时的龙虎争斗,三国谋士的妙计连环,三方英主的纵横捭阖,尽在画中展现。老一代画家绘画水平实在是高,能把人物描绘在每个人的心里,在看过画书的人的心理认知上大都有一致的认同。难怪电影电视播放后,大家都能去评头论足,关键是心里都有一个标本,那就是连环画打下的烙印。这里面最让人赞叹的画集是《桃园结义》绘画徐正平、徐宏达。《董卓进京》绘画陈光镒。《虎牢关》刘锡永。《战宛城》陈履平。《白马坡》李铁生。《三顾茅庐》杨青华。《定军山》朱光玉,以及严绍唐、张令涛、胡若佛等各位大家。
谢谢邀请!记得连环画是我到东北后才有幸接触到的一种文图并茂的文学样式。
我的少年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农村读的书。记忆中似乎没有见过连环画。不过那时我非常喜欢读小说,最让我着迷的是绣像三国演义。因为书的前几页印着关羽,张飞,赵云,马超,黄忠,还有刘备,诸葛亮等将相的肖像,我便反复去看。
好像是上世纪70年代,我到东北后才看到了连环画三国演义的零散图册,第一本好像是桃园结义,第二本是董卓进京,还有虎牢关,捉放曹,三气周瑜等五六十册。这种小人书一入我眼就爱不释手了。不仅是文字精炼,尤其那人物画的栩栩栩如生,关羽,张飞,人人亇性鲜明,那衣着,那胡须,那兵刃独具特点,打眼一看就知道是谁。
80年代中期,我到县城工作,为了看全三国演义全套本,我便利用午休时间去街上专门摆小人书的书摊上看,看一本5毛钱(真的是5毛钱看一本,因为当地新华书店根本买不到三国演义小人书,那种豁上了的心情,非那时的亲历者无法理解)想看的书若被别人正看着,心里便急躁得够呛。一直等别人看完了,才急急抢过来一气读完,这时才算安心。其时喜欢读小人书的青壮老年都大有人在。有时和我同龄的大人到小人书摊租书看的人很多,一人一亇小板凳,坐得满满的,把孩子们的地方都占了。现在想起也不后悔!
三国演义小人书是我的最爱,所以我记得是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。我喜欢小人书中的人物,就特别记住了刘锡永,徐正平领头的二位画家。但绘图的好像好几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书店设计人物画像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儿童书店设计人物画像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